最近在幫家裡重新佈置燈光時,發現「燈光顏色 選擇」真的是一門大學問耶!不同的色溫會直接影響整個空間的氛圍,甚至連心情都會被改變。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挑選技巧,讓你在家也能打造出超舒服的光環境~
首先要知道,燈泡包裝上常見的「K」數(開爾文)就是色溫單位。數字越低光線越暖黃,數字越高則越冷白。像我們台灣人最愛用的3000K左右就是溫暖的黃光,很適合客廳或臥室;而5000K以上的白光則比較適合需要專注的書房或工作室。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色溫(K) | 光色 | 適用空間 | 氛圍感受 |
---|---|---|---|
2700-3000 | 暖黃光 | 臥室、客廳、餐廳 | 溫馨放鬆 |
3500-4000 | 自然光 | 廚房、浴室 | 明亮自然 |
5000-6500 | 冷白光 | 書房、辦公室 | 精神集中 |
除了色溫,燈光的用途也很重要喔!像我們家貓主子最愛窩的那個角落,我就特別選了可調光的LED燈條,晚上開暖黃光牠睡得特別香。如果是寵物用品區的展示櫃,建議用4000K左右的自然光,這樣毛小孩的飼料、玩具顏色看起來才不會失真。
說到寵物,其實牠們對光線的敏感度跟我們不太一樣。有研究顯示,太冷的白光會讓某些寵物感到焦慮,所以寵物休息區最好選擇3000K以下的暖光。我家隔壁新開的那間寵物用品店就超懂,整個店面都用柔和的黃光,連我進去逛都覺得特別放鬆,更不用說那些毛孩們了。
最後提醒大家,現在很多智能燈泡都可以用手機調整色溫和亮度,真的很方便。像我現在晚上追劇就調成2700K的電影院模式,白天工作時切到5000K,一個燈泡就能搞定所有需求。不過要記得,同一空間最好不要混搭太多不同色溫的燈光,不然看起來會很雜亂喔!
燈光顏色怎麼選?居家照明挑選懶人包
最近在佈置新家或想換燈泡的朋友一定很困擾,到底該選什麼顏色的燈光才適合?其實燈光顏色會直接影響空間氛圍和我們的日常感受,選對顏色整個家的質感就差很多啦!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挑選燈光的小技巧,讓你不用再糾結。
首先要知道燈泡的色溫是用「K(開爾文)」來表示,數值越低顏色越暖黃,數值越高就越冷白。一般家用燈泡大概落在2700K到6500K之間,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色溫(K) | 燈光顏色 | 適合空間 | 使用時機 |
---|---|---|---|
2700-3000 | 暖黃光 | 臥室、客廳 | 放鬆休息、營造溫馨感 |
4000-4500 | 自然白光 | 書房、廚房 | 工作閱讀、需要清晰視線 |
5000-6500 | 冷白光 | 浴室、玄關 | 早晨梳洗、需要明亮照明 |
臥室建議用3000K以下的暖黃光,這種色溫會讓人有放鬆的感覺,睡前開這種燈比較不會影響睡眠。客廳可以選擇3000-4000K的燈光,看電視或聊天都很適合。如果是書房或工作區,就要選4000K以上的自然白光,這樣看書寫字比較不會累。廚房和浴室則建議用5000K左右的冷白光,特別是早上化妝或刮鬍子的時候,光線夠亮才不會失手啊!
現在很多LED燈都可以調色溫,甚至用手機APP就能控制,超級方便。不過要提醒大家,同一個空間最好不要混搭太多不同色溫的燈光,這樣看起來會很雜亂。可以先決定主燈的色溫,再用檯燈或立燈來補充其他需求的光線。
為什麼客廳要用暖黃光?專家解析色温秘密
最近好多朋友在裝潢新家時都在問,到底客廳燈光該選什麼顏色?其實啊,專業設計師都會推薦使用3000K左右的暖黃光,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喔!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色溫的奧妙,讓你家的客廳不只美觀,還能營造最舒適的氛圍。
首先我們要知道,色溫是用來表示光線顏色的單位,數值越低光線越黃,越高則越白甚至偏藍。客廳是全家聚會、放鬆的主要空間,太冷的白光會讓人覺得像在辦公室一樣緊繃。而暖黃光就像夕陽的顏色,能自然觸發我們大腦分泌褪黑激素,讓人不知不覺就放鬆下來。特別是晚上看電視或聊天時,這種光線最不會造成眼睛疲勞。
來看看不同色溫的比較:
色溫(K) | 光線顏色 | 適合空間 | 使用時段 |
---|---|---|---|
2700-3000 | 暖黃光 | 客廳、臥室 | 傍晚到睡前 |
4000-4500 | 自然白光 | 廚房、書房 | 白天工作時 |
5000-6500 | 冷白光 | 辦公室、浴室 | 需要專注時 |
除了心理層面的影響,暖黃光還能讓家具和裝潢的質感更好。你有沒有發現,高級飯店的大廳幾乎都是用這種色溫?因為它能把木頭、布料的紋理襯托得更細緻,牆面顏色也會看起來更溫暖。特別是台灣人最愛的北歐風或日式風格,搭配3000K的燈光簡直是絕配!
現在很多LED燈都可以調節色溫,但專家建議客廳主燈最好固定用暖黃光。如果想變化氣氛,可以用立燈或檯燈來搭配。記得亮度也不要太強,大約每平方公尺100-150流明就夠了,太亮反而會破壞那種溫馨的感覺。下次去買燈具時,不妨先用手機APP測量一下展示燈的色溫,找到最適合你家的那一款喔!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卧室燈光選什麼顏色?助眠燈具推薦清單」,其實選對燈光真的差超多!台灣夏天這麼熱,晚上回家想好好睡一覺,燈光太亮或顏色不對真的會影響睡眠品質。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挑選重點,還有我實際用過覺得不錯的燈具,讓大家參考看看~
首先要知道,卧室燈光最好選擇2700K-3000K的暖黃光,這種色溫最接近日落時的自然光,能幫助大腦分泌褪黑激素。千萬別用冷白光或藍光,那種會讓你越照越清醒!另外亮度建議控制在100-300流明就好,太亮反而會干擾睡眠。
這邊整理幾個實用的燈具類型給大家參考:
燈具類型 | 推薦色溫 | 適合位置 | 使用技巧 |
---|---|---|---|
吸頂燈 | 2700K | 房間正中央 | 搭配調光器控制亮度 |
床頭閱讀燈 | 3000K | 床頭兩側 | 選擇可調角度款式 |
小夜燈 | 2200K | 地板或牆角 | 選擇感應式或定時關閉功能 |
立燈 | 2800K | 房間角落 | 燈罩要選不透光材質 |
我自己最推的是可調色溫的智能燈泡,像Philips Hue或小米的都不錯,用手機就能隨時調整。睡前一小時我會把燈光調成最暖的琥珀色,真的比較容易有睡意。另外床頭放一盞小夜燈也很重要,半夜起床不用開大燈,那種突然的強光會讓睡意全消啊!
如果是租屋族不能換燈具,建議可以買個暖光檯燈放在化妝台或書桌,晚上就只開這盞。記得燈罩要選霧面的,光線才不會太刺眼。最近IKEA有出一款超便宜的USB充電式小夜燈,才兩百多塊,光線超柔和,很適合放在床底下當指引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