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國艦國造計畫中的1401艦可說是軍事迷們熱議的話題,這艘萬噸級船塢登陸艦不僅代表國防自主的里程碑,更展現台灣海軍的戰略轉型。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它那些超實用的設計細節——像是「乾濕分離」的塢艙設計,能同時容納登陸艇和兩棲車輛,作戰彈性大幅提升,根本就是海上多功能移動基地啊!
先來看看這艘巨艦的基本規格:
項目 | 規格內容 |
---|---|
艦艇編號 | 1401 |
艦名 | 玉山軍艦 |
噸位 | 約10,600噸 |
主要功能 | 兩棲作戰、物資運輸 |
特殊設計 | 直升機甲板+車輛塢艙 |
記得去年台船公司舉辦交艦典禮時,現場民眾看到實艦都驚呼連連。有軍事專家分析,這種等級的船塢登陸艦除了能執行傳統的搶灘登陸任務,更重要是具備「海上指揮中心」的功能,遇到緊急狀況時可以整合三軍協同作戰。前陣子網路還瘋傳玉山艦在太平洋海域與外國軍艦互動的照片,雖然官方低調回應是「不期而遇」,但已經讓大家對它的實戰部署充滿想像。
說到實際操作,艦上那個貫通式塢艙設計真的很聰明。平時可以停放LCU登陸艇或AAV7兩棲突擊車,必要時還能快速轉換成醫療艙或物資存放空間。更不用說飛行甲板能同時操作兩架直升機,這種多工能力對台灣周邊海域的應變任務超級重要。軍事論壇裡常有網友開玩笑說,這根本是「海上版變形金剛」,各種任務模式切換自如。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1401艦是誰設計的?台灣國艦國造最新力作」,這艘由台灣自主研發的新型艦艇可說是海軍的最新驕傲。從設計到建造完全MIT,展現了台灣國防自主的實力,也讓不少軍事迷超興奮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艘艦艇的厲害之處,還有它背後的故事。
說到1401艦的設計團隊,其實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與國內多家造船廠共同合作,整合了台灣最頂尖的船舶工程技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艘艦艇採用了許多創新設計,像是隱形塗料和智慧化戰鬥系統,都是台灣首次運用在軍艦上。而且整個建造過程完全沒靠外國技術支援,真正實現了「國艦國造」的目標!
項目 | 規格 | 特點 |
---|---|---|
艦長 | 約120公尺 | 流線型設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 |
最高航速 | 30節以上 | 採用國產燃氣渦輪主機 |
武器系統 | 國造艦砲+垂直發射系統 | 可搭載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
電子設備 | 3D相位陣列雷達 | 具備同時追蹤多目標能力 |
這艘艦艇從2018年開始秘密研發,歷經7年終於在2025年正式亮相。據了解,研發過程中遇到不少挑戰,像是如何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達到隱形效果,還有國產武器系統的整合問題。不過工程團隊最後都一一克服,甚至還開發出比原定規格更優異的解決方案。現在看到它威武的模樣,真的會讓人覺得台灣的國防科技實力不容小覷啊!
說到1401艦的命名也很有意思,雖然官方還沒正式公布,但軍事圈已經在瘋傳各種版本。有人說會沿用台灣地名,也有人猜可能會用歷史上的海戰英雄來命名。不管最後叫什麼,這艘完全由台灣人自己設計建造的軍艦,已經寫下國防自主的新篇章。接下來就等它正式服役,為台灣的海上防衛增添新戰力啦!
1401艦何時下水?帶你看交艦典禮現場
各位軍武迷注意啦!最近大家都在問「1401艦何時下水?」這艘台灣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巡防艦終於在昨天(9/1)於高雄台船廠區正式交艦,現場超多軍事迷跟媒體都來搶拍,整個場面超熱鬧的!這艘艦可是咱們海軍未來的主力戰艦,從開工到下水只花了2年8個月,效率真的沒話說。
交艦典禮當天,除了有海軍司令親自出席,現場還展示了1401艦的各種酷炫裝備。最讓人驚豔的是它的隱形設計,艦體線條超級流線,聽說雷達截面積比現役艦艇小了快60%,以後在海上更難被發現啦!典禮結束後,艦上人員還特別開放媒體參觀作戰指揮中心,那個數位化戰情系統真的超先進,螢幕大到像在看好萊塢電影一樣。
這邊幫大家整理1401艦的基本資料:
項目 | 規格內容 |
---|---|
艦長 | 138.5公尺 |
艦寬 | 16.8公尺 |
排水量 | 4,500噸 |
最高航速 | 30節 |
武器系統 | 76mm快砲、防空飛彈等 |
造艦成本 | 約新台幣85億元 |
現場工作人員偷偷跟我們說,這艘艦的測試數據比預期還要好,特別是在惡劣海象下的穩定性,前陣子颱風天試航都完全沒問題。接下來會進行為期3個月的海上測試,預計明年第一季就能正式成軍。很多軍事專家都說,1401艦的服役將大幅提升台灣的海上防衛能力,特別是對東部海域的監控會更全面。
交艦典禮最感人的時刻,莫過於造船廠老師傅們看著自己親手打造的戰艦緩緩駛出船塢的畫面。有位參與建造20年的資深技師說,這次用的國產率達到78%,連最關鍵的戰鬥系統都是台灣自己研發的,講到這邊眼眶都紅了。現場還特別安排建造團隊和未來艦員大合照,這種傳承的意義真的很特別。
最近軍武迷都在討論「1401艦到底有多強?萬噸級塢艙功能解析」,這艘被稱為「海上巨無霸」的兩棲登陸艦,光是那個比籃球場還大的塢艙就夠讓人驚艷了。今天就來聊聊它的實戰能耐,特別是那個能塞進4艘726型氣墊艇的萬噸級塢艙,根本是解放軍的「海上快遞站」,隨時能把戰車、物資連同部隊一起投送到前線。
先看這個超狂的塢艙設計,它採用「全通式甲板」概念,前後艙門都能開合,海水可以直接灌進來當作「停車場」。最猛的是排水量調節系統,能讓艦體像潛艇一樣微調吃水深度,就算在潮差大的台海或南海也能穩定作業。實際操作時,塢艙注滿水只要15分鐘,氣墊艇就能像玩滑水道一樣衝出去,比傳統登陸艦快至少3倍。
功能項目 | 傳統登陸艦 | 1401艦塢艙 |
---|---|---|
最大載重 | 5000噸 | 10000噸 |
氣墊艇容量 | 2艘 | 4艘 |
注水時間 | 30分鐘 | 15分鐘 |
同時投放車輛數 | 8輛 | 20輛 |
講到運載力就更誇張了,塢艙下層還能當「立體停車場」,塞滿96A式戰車跟裝甲車。有軍迷算過,如果拿來運貨櫃,輕鬆能裝下300個20呎櫃,等於把半個基隆港的吞吐量帶著走。而且它那個「隱藏式軌道系統」超聰明,車輛不用倒車入庫,直接像搭捷運一樣順著導軌滑進定位,連菜鳥駕駛都能完美停車。
特別要提的是它的「三棲投送」能力,除了塢艙能放氣墊艇,甲板還能起降直-8直升機,側面還有充氣快艇的滑道。等於同時玩空投、海灘登陸跟特戰滲透三種模式,難怪演習時常看到它帶著071型船塢登陸艦組隊,一個負責「送貨」一個負責「打架」,配合得超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