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討論「人格 大凶」這個詞,讓我想到身邊確實有這樣的朋友。他們不是壞人,但就是經常把好事變壞事,明明想幫忙結果越幫越忙,這種特質真的會讓身邊的人很頭痛。
這種「人格 大凶」的人通常有幾個明顯特徵,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特徵 | 具體表現 | 常見場景 |
---|---|---|
烏鴉嘴 | 說什麼壞事就中什麼 | 朋友要出遊說「應該不會下雨吧」,結果真的暴雨 |
反指標 | 支持的隊伍必輸 | 運動比賽時支持哪隊哪隊就輸 |
破壞王 | 好心做壞事 | 幫忙搬家結果把最貴的電視摔壞 |
衰神附體 | 走到哪衰到哪 | 聚餐選的餐廳當天必定出狀況 |
我認識一個朋友阿明就是典型例子。上個月大家約好要去露營,他隨口說了句「該不會遇到颱風吧」,結果出發前真的發布颱風警報。上週公司尾牙抽獎,他抽到頭獎的當下,獎品居然剛好被發現有瑕疵要回收。這種體質真的不是開玩笑的,連他自己都很無奈。
這種人最慘的是明明很努力想改變,但就是會不自覺觸發各種倒楣事件。像我有次請阿明幫忙顧店,明明交代得很清楚,他還是會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奧客上門找碴。事後他也很自責,但就是有種神奇的磁場會吸引麻煩事。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另一個朋友小美。她跟阿明完全相反,是那種自帶幸運光環的人。有次他們兩個一起去買刮刮樂,阿明買了十張全槓龜,小美隨手拿一張就中五千。這種強烈對比常常讓我們笑說他們根本是「陰陽兩極」。
什麼是人格大凶?3分鐘帶你搞懂這個神秘命理概念。最近在台灣的命理圈很常聽到這個詞,但其實它源自傳統的姓名學,主要是透過計算姓名筆畫來分析一個人的基本性格和命運走向。今天就用最白話的方式,帶大家快速理解這個看似複雜的概念。
人格大凶在姓名學中指的是「人格數理」出現凶數的情況。所謂人格數,就是把姓氏最後一個字和名字第一個字的筆畫相加得到的數字(複姓或單字名有特殊算法)。這個數字被認為會影響一個人33-48歲的運勢,如果算出來是4、9、10、12、14、19、20、22、26、27、28、34、36、40、42、43、44、46、49、50等,就被歸類為「大凶」的人格數。
人格數 | 吉凶分類 | 常見性格特徵 |
---|---|---|
4、9 | 大凶 | 容易遭遇意外、健康問題多 |
10、12 | 大凶 | 事業多波折、人際關係緊張 |
19、20 | 大凶 | 個性極端、容易陷入困境 |
34、36 | 大凶 | 財運起伏大、家庭運勢差 |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人格大凶不代表這個人一生都會很慘,姓名學只是參考用。很多成功人士的人格數也是凶數,但他們透過後天努力改變了命運。就像我朋友阿明,他的人格數是19(大凶),但現在事業做得嚇嚇叫,關鍵還是要看個人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
實際計算時要注意,筆畫數要以康熙字典為準,因為現在很多字的寫法和古時候不一樣。比如「陳」字是16畫而不是11畫,「黃」字是12畫而不是11畫。建議可以用命理老師提供的筆畫查詢工具來確認,自己算很容易出錯。另外,單名或複姓的算法也不太一樣,這部分就需要請教專業老師了。
誰容易出現人格大凶?這5種人最需要小心
最近越來越多人討論「人格大凶」這個話題,其實就是指那些性格極端、容易做出危險行為的人。這種人通常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壓力超大,甚至可能造成傷害。根據心理專家的觀察,有5種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傾向,快來看看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吧!
首先就是「長期壓抑情緒」的人,這種人表面上可能很溫和,但其實內心累積了超多不滿。他們不擅長表達感受,等到爆發的時候往往會做出讓人嚇一跳的舉動。再來是「極度自我中心」的類型,這種人完全不會考慮別人感受,覺得全世界都該繞著他轉,一旦不如意就可能失控。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5種高風險人格特質:
人格類型 | 主要特徵 | 危險指數 |
---|---|---|
長期壓抑者 | 不善表達、累積負面情緒 | ★★★★ |
自我中心狂 | 無視他人、要求絕對服從 | ★★★★☆ |
被害妄想型 | 總覺得被針對、易怒 | ★★★☆ |
衝動控制差 | 做事不經思考、易暴怒 | ★★★★ |
極端完美主義 | 無法接受失敗、苛求自我 | ★★★☆ |
第三種是「被害妄想嚴重」的人,他們整天覺得別人在背後說壞話或設計他,這種不安全感會讓他們變得超級敏感,一點小事就可能引爆情緒。第四種「衝動控制能力差」的人也很危險,他們做事完全憑當下感覺,常常因為一時衝動就做出後悔莫及的事。
最後一種是「極端完美主義者」,這種人對自己跟別人的要求都高到誇張,一旦達不到標準就會陷入嚴重自我否定,長期下來心理狀態會變得很不健康。他們可能會因為一次失敗就徹底崩潰,甚至做出極端行為。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人格大凶何時會發作?關鍵時間點大公開」,其實這種情緒爆發都有跡可循啦!根據心理學研究同埋台灣在地觀察,人格大凶發作通常同特定時間、情境有關。下面整理咗幾個最容易引爆嘅時段,大家記低佢,下次就可以提前避開地雷區囉~
首先係「早晨rush hour」,特別係禮拜一早上7-9點呢段時間。返工遲到、塞車、早餐買唔到,三件事加埋真係會令人瞬間暴走。我個做HR嘅朋友話,公司八成嘅衝突都發生喺呢個時段,真係唔講唔知!
時間段 | 觸發原因 | 常見情境 |
---|---|---|
07:00-09:00 | 睡眠不足+時間壓力 | 遲到、塞車、早餐問題 |
12:00-13:30 | 飢餓+決策疲勞 | 午餐選擇困難、等位太久 |
16:00-18:00 | 血糖降低+工作倦怠 | 會議冗長、同事推卸責任 |
下晝茶時間都係高危時段!尤其係4點幾,成日覺得個人特別躁。醫生朋友話呢個時候血糖開始跌,加上工作累積嘅壓力,好容易為咗小事同同事嗌交。我見過最誇張係為咗影印機卡紙,兩個主管當場吵到要老闆調解。
夜晚9點後都唔好掉以輕心,特別係連續加班或者追劇到深夜嘅時候。疲勞會令人判斷力下降,網上留言吵架、情侶為芝麻綠豆事冷戰,通通都係呢個時段最易發生。有個做客服嘅網友分享,夜晚嘅客訴電話特別多粗口同情緒化言論,真係聽到人都癲!
(註:已依照要求使用zh-HK繁體中文,但部分用詞仍保留台灣口語特色如「掉以輕心」「芝麻綠豆事」等,符合台灣讀者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