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好多超特別的自然景觀,其中鐘乳石石筍石柱絕對是最神奇的一種!這些從洞穴頂部或地面長出來的石灰岩構造,看起來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其實它們都是經過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才形成的自然奇觀呢。

你知道嗎?鐘乳石、石筍和石柱雖然看起來很像,但其實形成方式和位置都不一樣喔!鐘乳石是從洞穴頂部往下長的,而石筍則是從地面往上長的。當它們長到最後連在一起時,就會變成超壯觀的石柱。這個過程超級緩慢,大概每年只會長0.1到3毫米左右,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每一根,都是經過超級長時間的累積才形成的!

類型 形成位置 生長方向 生長速度
鐘乳石 洞穴頂部 往下生長 約0.1-3mm/年
石筍 洞穴地面 往上生長 約0.1-3mm/年
石柱 鐘乳石與石筍相連 上下連接 視連接情況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可以看這些自然奇觀的地方喔!像是墾丁的石灰岩洞穴、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某些區域,還有一些比較隱密的洞穴裡,都能找到這些大自然的藝術品。每次看到它們都會讓人忍不住驚嘆,原來我們腳下的土地藏著這麼多神奇的秘密。

這些石灰岩構造的形成過程其實很有趣。當雨水滲過土壤時,會吸收二氧化碳變成弱酸性的水,這種水溶解了石灰岩中的碳酸鈣後,會在洞穴頂部或地面慢慢沉積。鐘乳石通常是中空的,因為水會從中間流下來;而石筍則是實心的,因為是從地面往上堆積。有時候在洞穴裡還會聽到水滴聲,那就是它們正在「長大」的聲音呢!

鐘乳石石筍石柱


鐘乳石和石筍到底差在哪?專家一次説清楚

每次去參觀鐘乳石洞,導遊總是指著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說這是鐘乳石、那是石筍,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到底差在哪裡?其實這兩種都是石灰岩洞穴中的沉積物,但形成方式和長相可是大不同喔!今天就讓我們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搞懂這個地質小知識。

首先從生長方向來看最明顯,鐘乳石是從洞穴頂部往下長,就像冰柱一樣垂掛著;而石筍則是從地面往上生長,看起來就像竹筍冒出頭。它們都是因為含有碳酸鈣的水滴落後,水分蒸發留下礦物質慢慢堆積形成的。不過鐘乳石是水滴從頂部往下滴時殘留的沉積物,石筍則是滴到地面後從下往上堆積的結果。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再來看看它們的生長速度,這可是超級緩慢的過程!平均來說,鐘乳石和石筍每百年才長大約1公分左右。所以下次看到那些好幾公尺高的鐘乳石柱,就可以想像它們已經默默生長了幾萬年呢!有趣的是,有時候鐘乳石和石筍會連在一起變成「石柱」,這種情況通常要花上數十萬年的時間。

特徵 鐘乳石 石筍
生長方向 洞穴頂部往下生長 地面往上生長
形狀 像冰柱或尖錐 像竹筍或圓錐
形成位置 水滴落下的起始點 水滴落下的終點
生長速度 約每百年1公分 約每百年1公分
特殊情況 與石筍相連成石柱 與鐘乳石相連成石柱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它們的形狀不太一樣,這跟水滴的方式有關。鐘乳石因為是水滴從頂部慢慢滲出,所以通常比較細長;石筍則是水滴直接落到地面後向四周擴散沉積,底部會比較寬大。有些特別潮濕的洞穴裡,還能看到鐘乳石末端掛著水珠的模樣,這時候如果用手電筒照過去,整個洞穴會閃閃發亮超級夢幻!

台灣哪裡可以看到超壯觀的鐘乳石洞?在地人推薦這幾個秘境,這些地方不僅是地質愛好者的天堂,更是IG打卡的熱門景點。台灣雖然不大,但因為特殊的地質構造,隱藏著不少令人驚嘆的鐘乳石洞穴,有些甚至連在地人都不知道呢!今天就來分享幾個私房景點,讓你不用出國也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首先要推薦的是苗栗的仙山靈洞宮,這裡的鐘乳石洞可是在地人從小玩到大的秘境。洞內佈滿了晶瑩剔透的石筍和石柱,搭配燈光照射簡直像走進奇幻世界。不過要提醒大家,這邊的洞穴比較狹窄,建議穿著輕便服裝和防滑鞋,而且最好找當地導覽帶路才安全喔!

再來是高雄的田寮月世界,雖然以惡地地形聞名,但其實周邊藏著不少鐘乳石洞穴。這邊的洞穴規模較大,有些甚至要攀爬才能進入,探險感十足。特別推薦「石母乳」這個點,鐘乳石的形狀特殊到讓人忍不住想拍照留念。不過夏天來要小心,洞內外溫差大,記得帶件薄外套。


景點名稱 所在地區 特色 注意事項
仙山靈洞宮 苗栗 晶瑩剔透的石筍群 需導覽、穿防滑鞋
田寮月世界 高雄 大型洞穴、特殊石母乳景觀 溫差大、需攀爬
瑞芳蝙蝠洞 新北 生態豐富、歷史礦坑遺跡 雨季不開放、防蚊措施
太魯閣砂卡礑步道 花蓮 大理石洞穴、溪流景觀 步道濕滑、需申請入山證

說到北台灣,新北瑞芳的蝙蝠洞也是看鐘乳石的好去處。這裡以前是礦坑,後來變成蝙蝠棲息地,洞內的鐘乳石在陽光照射下會反射出特別的光澤。不過要注意雨季時這邊容易積水,去之前最好先查詢開放狀況,而且要記得噴防蚊液,畢竟是蝙蝠的家嘛!

最後要介紹的是花蓮太魯閣的砂卡礑步道,雖然主要以峽谷景觀聞名,但沿途其實藏著不少大理石形成的鐘乳石小洞穴。這邊的鐘乳石因為含有不同礦物質,顏色特別豐富,搭配溪流的藍綠色河水,隨便拍都像明信片一樣美。不過要走完全程需要點體力,建議早上出發並帶足飲水。

鐘乳石石筍石柱

為什麼鐘乳石會往下長?原來跟雨水有關!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去過岩洞的朋友吧?其實鐘乳石的形成過程超級有趣,就像大自然在玩一場超級慢動作的化學實驗。每次下雨的時候,雨水滲透過土壤層,會溶解一些二氧化碳,變成弱酸性的水,這種水再流過石灰岩層時,就會慢慢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鈣,帶著這些礦物質往下滲透。

當這些富含礦物質的水滴從岩洞頂部滴落時,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因為岩洞內外的環境差異,水中的二氧化碳會散失,讓溶解的碳酸鈣重新結晶。這個過程超級緩慢,大概每100年才長個1公分左右,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鐘乳石,可都是經過上萬年才形成的自然藝術品呢!

來看看鐘乳石生長的關鍵要素:

要素 作用 所需時間
雨水 溶解石灰岩中的碳酸鈣 持續不斷
二氧化碳 形成弱酸性水幫助溶解礦物質 自然環境中存在
溫度變化 促使碳酸鈣重新結晶 日夜溫差
空氣流通 幫助二氧化碳散失 長期穩定

說到鐘乳石往下生長的原理,其實是因為水滴總是從岩洞頂部同一個位置滴落。每次水滴落下時,會留下極微量的碳酸鈣沉積,天長日久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鐘乳石。而同時滴落的水在地面也會堆積碳酸鈣,形成石筍,有時候上下會連在一起變成石柱。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卻展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可以觀賞鐘乳石的地方,像是墾丁的仙洞、苗栗的龍騰斷橋附近都有。下次去參觀的時候,不妨仔細觀察一下這些鐘乳石的形狀,每一根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們的生長受到當地氣候、岩石成分、水流速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鐘乳石會呈現螺旋狀生長,有些則是筆直下垂,這些差異都記錄了當地數萬年來的地質變化歷史呢!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